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要闻 - 正文

学术要闻

我校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宜昌顺利召开

本网讯(通讯员 翟小红) 8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国际动物学会联合主办、我校承办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十六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宜昌顺利召开。来自全国135个单位、595名从事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的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秘书长胡义波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兽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魏辅文代表主办方致辞,并从兽类学科发展趋势、人才培养、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和发展新方向。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总工程师尹峰围绕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期望。

我校党委书记何伟军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以及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概况,并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何伟军指出,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动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行业精英,为我校师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将有利于我校师生开拓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水平,大力促进我校相关学科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山东大学王德华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员、我校周友兵教授分别以“东亚淡水鱼类多样性历史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重建”“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的生理生态学:从个体到生态系统”“蛇类的起源与演化”“物种互作与森林更新动态”为题作了大会报告,从研究历史到最新前沿进展,展示了学科的传承,也给与会代表带来了众多启发。

大会报告由国际动物学会执行主任、中国动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海南大学张知彬教授和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杨光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设立了6个分会场,有180位代表作了口头报告、47位代表用墙报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收集了285篇会议摘要。与会代表围绕全球变化的动物学效应/动物种群生态与生物地理、动物生态与行为、动物遗传与进化、灵长类生态行为与进化、动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动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种间关系与协同进化、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管理、景观生态与栖息地保护管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10个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学术研讨会分享了我国在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领域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有效促进了我国兽类学、动物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的学术交流,为该领域科研工作者和保护管理者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本次会议中,多位与会代表分享了他们将论文发表在高水平杂志(如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上的经验,并与在座其他代表进行了成果交流。为鼓励和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大会表彰了2021年度和2023年度“优秀青年动物生态学工作者”,颁发了本届学术研讨会的优秀墙报奖。此外,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兽类学分会换届会议、《兽类学报》编委会会议和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会议。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旭明研究员主持。胡义波研究员宣布了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领导成员,新一届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德华教授进行了发言;我校周友兵教授代表承办方进行了发言;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明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会议总结。

国际动物学会主席张知彬教授、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冯江教授、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杨光教授、我校生物与制药学院院长周海峰教授等多位领导到会进行指导交流。我校生物与制药学院生态学和生物学专业师生旁听学习了本次会议。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抖音